第六百三十二章 反抗的叛贼(2 / 2)
当然,不能宣扬给那位穆帅行贿之事,一定要说是帮助其维护河州城的犒劳,让她代为救济万民……
也只有用这样的借口,他们才能不会好心办成坏事。
而那些小家族得到他们的讯息之后,也是一个个惊呆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四大家族还真是大手笔,竟一下子孝敬上去了上百万的银子上去。
他们这些家族,只是小小的旧有贵族而已,哪里会有这样的财力?
若让他们上的话,最多也就上千,最多上万而已,再多的话,就会要了他们家族的命了。
所以,在得到四大家族的善意的提醒之后,他们不少的人就立即就聚集在一起,开始商议这事。
因为有着四大家族的添油加醋,所以,由不得他们不相信。
再者,他们也都是打听到了,这四大家族的人都往府衙运送了不少车的东西,上面装满了一箱又一箱的东西。
而且,都被红绸缎给覆盖着,这样的东西是什么,一猜那就能猜得出来。
像四大家族的人,那是多么聪明的人,他们为何要送这么多的东西?
一想就能想到是为了什么。
所以,商量来商量去,这些人终于下定了决心,那就是也要跟上,让他们都看看自己也是属于河州城旧有贵族的一份子。
再者,也是向那位新路军的新帅穆英表明,自己也是极为支持她在河州城的统治的。
甚至为了她能够在财政上宽裕下,不惜拿出府中的一部分家资来帮助她。
希望她能看在自己识时务的份上,在接下来的政策上,能够向他么难这些人进行倾斜。
当然另外的一层意思也很明显,那就是他们河州城的旧有贵族,同气连枝,现在既然能够竭尽全力的支持她,同时也能够反对她。
就看她是否接受了他们的好意与否了。
若是接受,他们便会继续向她效忠,否则……那就不是他们能决断的了。
反正,送上门的这么银两,既是一种表示顺从,恭敬的表现,同时未尝不是一种彰显实力的象征。
就看对方是如何理解了。
在这样的想法下,这些小家族终于开始行动了。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他们纷纷聚集家族的精英,变卖了一些资产,开始凑集金银。
至于孝敬上去的多少,就看他们自己的诚意和家族的大小了。
稍微大点的家族,所呈上去的金银也就更多一些,至于一些小家族,则是几千两孝敬费。
至于河州府衙的那位新路军统帅,看到他们这样的孝敬,也是来者不拒。
大明帝国,京城。
朱祁钰终于又收到了来自高句丽将帅们的奏折。
在这些奏折里,大都是在表述他们在高句丽的功勋和成绩。无论怎样,战争终于结束了,此时他们正在以安稳为主。
在奏折里,不是说今天又消灭了一伙反抗的叛贼,就是又剿灭了一伙的山贼。
至于如何治理民政之事,似乎没有几个人前来表奏。
当然,也有那么两个在奏折里,请求再派为他们派去一些文臣的。
这些都还是好的,至少他们有这个心思在,表明他们不但能胜任一个统帅,也能同时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地方统治者。
对于这些奏折,朱祁钰看过之后,都是让人转交给了内阁,有他们去处理就是了。
可在这些人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奏折,那却需要他亲自来处理了。。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穆英的。
可以说,在这些高句丽的统帅中,朱祁钰最为期待的也就是她的奏折了。
因为穆英的奏折,还是有意思的,不但会汇报她在高句丽的一切政务方策,甚至连她自己的小心思都不会不敬意间的流出。
虽然这姑娘作为统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终究还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正常的小心思还是有的。
不过,她这次的奏折里所说的一些话,却是令朱祁钰起了兴趣。
那就是在她的这道奏折里,她直接说出了她所驻守的河州城四大家族,向她孝敬之事。
令朱祁钰没想到的是,那高句丽的四大家族竟如此的有钱,竟能一下子拿出了这么多的银两。
仅仅只是他们四家,就能拿出上百万的银两,可以想象若是整个高句丽所有的旧有贵族,若是让他们都向自己孝敬一次的话,能获得多少的银两?
当然,这也是朱祁钰想一下而已,事实上他也不可能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