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线索,鸿胪寺局面(1 / 2)
第二日,赵锦年收到消息,便匆匆入宫。
温以缇早在偏殿候着,不等对方喘匀气息,便压低声音,将她昨夜串联起来推敲一宿的线索,同赵锦年讲了起来。
温以如托温以柔带的话里藏着两个玄机。
狗洞不仅是个地点,更指向瓦剌人频繁出入的暗桩,“通风报信”四字,分明暗示有人私通外敌。
还有负责沈判官家的沈姑娘,所代表的,又是两个线索。
“通敌卖国的细作”“潜伏已久”
不过这些线索指的到底是不是瓦剌?亦或是别国?目前还尚且未知。
温以缇还在猜想,姗姐儿有的灾星谣言,是不是温以如自导自演,只为了保护自己女儿。
如今把姗姐儿从险境中推出去,甚至让温老爷想办法将其寄记到温家名下,实则是借着温家的庇护求得生机,怕文家败露那日不被其牵连。
而温以如却固执地守在文家不肯离去的原因,那时只道是认了命,被欺负怕了。
如今想来,怕是温以如早已察觉端倪,却因尚未攥紧确凿证据,既不敢贸然撕破脸打草惊蛇,又想护住女儿周全。
这份隐忍,倒比想象中更重几分。
也就只有因着温以如和崔氏曾在甘州,一块经历过,过瓦剌兵临城下的那一面,以及得知甘州城和养济院,那场惊心动魄的细作潜入之事。
若是同旁人说了,是听不明白的。
温以如不敢向崔氏吐露分毫,是因为生怕一个不慎,便将整个温家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通敌叛国的罪名,可是哪家沾上刀,哪家面对家破人亡、满门抄斩的下场。
直到温以缇回了京,温以如这才终于渐渐松开了紧咬多年的秘密。
是因为在温以如心中,除去祖父外,唯有二姐姐能够解决此事,甚至比祖父还要可靠。
那个当年在甘州那般危险的局面,都能化险为夷,这是温以如对温以缇深深的信任。
赵锦年听着温以缇的推断十分专注,时不时的点头赞同,他也是这般所想。
但还有个关键人物,那便是鸿胪寺少卿之妻的钟太太,文家嫁出的姑奶奶。
钟文两家走动极勤,都脱不了干系。
只因鸿胪寺是大庆与蕃国往来的部门,凡有外邦使节进京,必先至鸿胪寺安顿。
寺中官吏需熟稔各国礼仪规制,从朝见天子的站位、献贡的流程,到宴席座次、文书往来,皆要分毫不差,稍有疏失便可能引发邦交龃龉。
每逢庆典或战事议和,寺内便彻夜灯火通明。因此,钟家便是怀疑的对象。
鸿胪寺之前不过是仅列四品的衙门,掌管些朝会仪礼、宾客迎送的差事,在六部九卿间算不得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