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张苍水接旨(2 / 2)
“自朕即位以来,张卿夙夜在公,鞠躬尽瘁,屡建奇功,保大明江山社稷之永存,安黎民百姓之乐业”
“其忠贞之节,天地可表,鬼神共鉴”
“甲申天变,国难当头,张卿弃文从武,挺身而出,率义军抗清杀鞑子,屡挫敌锋,誓死保卫大明之疆土”
“其英勇无畏,智勇双全,实乃本朝之长城,百姓之屏障”
“朕念其功勋卓着,忠贞不二,特此嘉奖,赐以殊荣”
“滋封兵部张煌言,为大明王朝之旧港侯,世袭罔替,永享朝廷之俸禄”
“其嫡子张万祺,入职锦衣卫百户,子孙后代,皆可蒙荫,以示朕之厚爱”
“特旨:先帝册封之官职,张卿当继续履任,总领江浙兵事,高举抗清之大旗,为国尽忠”
“朕愿天下之臣民,皆以张卿为榜样,忠贞之表率,忠心报国,矢志不渝”
“由此,大明王朝,则江山永固,社稷长存,黎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钦此!”
“大明中华皇帝,朱雍槺御笔”
气势浑厚,板板正正,声音如虹,唐平的宣旨,一口气,完完整整的,全部读完了。
没错,这就是朱皇帝的诚意,一上来,就先册封了一个大明侯爷,实打实的,世袭罔替。
甚至是,把张煌言的儿子,也册封为锦衣卫百户,也是实封的官职。
要知道,张煌言可是文臣出身呐,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文臣封侯的,确实是没几个。
同样,这个圣旨,也是朱皇帝登基以来,最标准,耗时最多的圣旨。
没错,为了真心实意的,打动鲁王旧臣这个派系,朱皇帝耗费了不少脑汁。
这个圣旨,都是侍从室的侍郎们,一起起草,朱皇帝亲自斧正,反反复复修改。
满意以后,再交给礼部,让程大炮带着左右侍郎,又一次修改斧正,最后才搞定的。
圣旨里面,首要的一点,就是认可张煌言的功勋功绩,一个都不能少,不能让这帮人寒心呐。
其次,永历王朝的册封,朱雍槺的圣旨,也要体现出来,不能新朝矢口否认了。
至于什么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这些都是虚的,反正不在朝堂里,但是必须给,这是诚意。
最后,也就是最关键的,拿出朱皇帝自己的东西,封侯许愿,世袭罔替。
要知道,朱皇帝的新朝,真正封侯的人,并没有多少的。
一个宗室郡王朱企鋘,七个侯爵,许名臣、尚可喜、潘世荣等等。
五个伯爵,禄昌贤、禄益、马文口等等,总共就十三个新册封的爵位。
其他册立的爵位,都是降爵位了,再确认次一等的爵位,并不算真正的册封。
当然了,朱雍槺皇帝,之所以重视张煌言,也有他自己的个人想法。
除了东征大事以外,朱皇帝也需要收服江南派系,去对抗日益强大的大西系,大西南派系,还有岷王府嫡系。
尤其是文臣系列,大西南派系,太强大了,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关键朝堂职位,这个太要命了。
“呃、啊、、”
听完圣旨,跪在
满脸的难以置信,张口的大嘴,呃呃啊啊的,差点流哈喇子,都忘记了磕头领旨谢恩。
“嘶嘶嘶、、”
同样,他身后的三个老顽固,卢若腾、徐孚远和沈佺期,也是差不多的表情,倒吸几口冷气啊。
没错,他们四个人,都是进士出身,当然知道,这一份圣旨的含金量。
不得了啊,前朝的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总领江浙兵事,一字不差,全部写进去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封侯了,他们这些文臣出身的人,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太夸张了啊,文臣封侯啊,打破了很多年的传统,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韩国公李善长,是太祖皇帝最重要的智囊,开国功勋之一。
靖远伯王骥,三次征讨丽川叛乱,平定大西南,战功赫赫,是大明首位,非开国册封的文臣勋贵。
威宁伯?王越?,三次出塞,战功赫赫,收取河套地区而闻名。
新建伯王守仁(王阳明),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也是战功赫赫。
就在这么一瞬间,三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觉的那个鲁王监国,厦门延平王,是真心不香了,不是一个等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