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上下(1 / 2)
第275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上下
马卫都是个机床铣工,但喜欢逛旧货摊,淘个老物件什么的,工资都搭里面了,另外他还有一个文学梦。
淘老物件,这些年也确实淘到了一些好东西,但文学梦从今天才算是真正启航。
这天他收到了《中青报》的过稿通知,他终于可以自称“作家”了!
而且稿费收入还能贴补淘老物件,想想都觉得美。
他当即去报刊亭买了一份今天的《中青报》,虽然没有自己的小说,但看着也高兴。
不过当翻到第三版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篇关于“魏明新作《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评论文章,作者署名“刘振云”,老刘靠着近水楼台的先机,在小说还没发表就把评论文章寄出去了。
“哎呀,差点忘了感谢人家魏老师!”马卫都拍着大腿。
虽然魏明对他的小说并没有做实质性的贡献,但人家根据小说水平推荐了一个符合这小说的平台,还是个不小的平台,而且还被录用了,这就是人家的本事啊。
于是马卫都立即买了包果子蜜饯去北池子胡同,他只知道老魏家住北池子一带,具体在哪儿还不太清楚,幸好他打听到了明白人。
刚刚从电影学院上课回来的李成儒一听,“魏明他爸爸”。
“嘿,我熟啊。”
马卫都:“那也是我叔。”
也是巧了,老魏刚把魏明的稿子交给茅盾先生的儿子,这又抱着一个纸盒子把警长带到了四合院,让它跟银杏弟弟认识一下,这会儿院子里正猫飞狗跳呢。
虽说银杏体型略大,但完全不是半岁大的黑猫警长的对手,可是打不过它吧,还喜欢招惹人家,像个癞皮狗。
这院子专门给警长留了一个小屋子,而银杏则是在院子里搭建了一个狗窝,可以遮风挡雪。
老魏正在那屋子里开口子方便警长进出,这时李成儒带着马卫都过来了,这一路上三如居士已经知道了对方所为何来。
“哟,小李,小马,你们俩怎么碰上了,赶紧关门。”要不然这贼猫又得溜出去。
马卫都忙关了门,他也是爱猫之人,知道猫这玩意儿比狗容易走丢,尤其到了春天,异性猫一勾搭就跑。
随后马卫都递上礼物表达谢意:“魏叔,我的小说过稿了,我这是特意来告诉您一声,还想当面感谢一下魏老师。”
“哟,那不巧了,他去魔都改稿了,今天刚飞走。”这里面很重要的信息是“飞走”。
马卫都:“哎呦可惜了,我还想请他吃饭呢。”
李成儒问:“是改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吧。”
“对啊。”飞去改的。
李成儒:“今天还听我同学张光北说起呢,他说特别精彩,看得人热血沸腾,还说什么长使英雄泪满襟,听的我心痒难耐,也想买本《收获》看看呢。”
马卫都忙道:“我也一样,我是看了报纸上的书评,可喜可贺,魏老师又出了一部大作。”
对此老魏是一点都不知道谦虚的:“别说你们这些年轻人了,茅盾知道吧,人老人家住着院呢,读了我儿子这部小说,一看怎么只有上部啊,今天一早人家儿子就来我家求走了原稿。”
“啊!”
马卫都李成儒俱是大惊,两人刚刚有客套的成分,现在听老魏这么说,才真正意识到这部小说的能量。
早就听说茅盾先生病得很重,没想到竟然还如此牵挂这部小说的后续剧情,可见这小说写的得多好啊!
从魏明家离开后,两人立即相伴去找《收获》,一开始还挺不好找,上架几天报刊亭卖的贼快,于是又去王府井的新华书店。
这里又是一派新气象,从这个月开始,新华书店王府井店开始试行自选式购书模式,两个聪明人一看就明白,这是模仿的东方新天地啊!
等他们找到杂志那一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收获》,于是去问售货员。
“不好意思,今天的卖光了,我们已经在调货了。”
这时另一个男性售货员走了过来道:“其实还有一本,之前我在看,刚刚把《人间正道是沧桑》看完,如果你们不嫌弃是有人看过的,就拿走吧。”
两人肯定是不介意的,但现在问题是谁买。
马卫都和李成儒对视了一眼,这时候但凡有人假客气一下,另一个人马上就能顺口答应,所以他们都不说话。
“你们买不买啊,不买我可要了。”后面一个女读者催促道。
马卫都赶紧掏钱:“买买买!”
李成儒:“不是,咋就你买了”
马卫都问:“你几几年的”
“54的啊。”
“我55,古有孔融让梨,今天你李成儒让书,以后也能传为一桩美谈啊。”
李成儒笑骂:“去你的,你咋不尊敬老人呢。”
不过这时候马卫都已经拿到杂志了,人家也接了他的钱,两人吵吵闹闹出了书店,李成儒道:“这么滴,我加五毛,你让给我吧。”
“五毛啊”马卫都有点动心了,以他一个工人的收入情况,这可不是个小数。
不过对李成儒还行,托新天地的福最近服装厂效益极好,他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不差这块八毛的,他这人手上钱一多就容易飘。
“六毛,不卖拉倒。”李成儒又道。
“别介啊,行行行,让给你了,谁让你是哥呢。”马卫都美滋滋做成了这笔生意。
他一直觉得只有古董才有升值空间,没想到登载魏明小说的杂志也能升值,而且还是分分钟就升了60%!
而李成儒得到《收获》后马上就开始了阅读。
魔都,《收获》编辑部。
明红龙三人组成功把巴老送到收获编辑部,他老人家为了表示三个小朋友这一路无微不至的照顾,又叫上女儿李晓林,非要请魏明他们吃个饭不可。
长者赐不敢辞,长者请客也不敢啊。
于是他们行李只好暂时放在作协招待所,跟着巴老吃了个一顿晚饭。
席间李晓林表示已经收到了不少魔都读者的来信,大部分都是冲着《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小说来的。
魏明好奇:“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李晓林笑道:“首先是觉得耳目一新吧,现在文坛充斥着知青、反思和伤痕文学,像你这种叙事宏大,关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家族史诗是非常罕见的类型,所以不少读者觉得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知青反思伤痕文学远远还没走到头,毕竟梁晓生的几部代表作《今夜有暴风雪》《年轮》还没发表呢,他可是北派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这些类型在80年代一直很有市场。
但是读者看多了也腻,难免也想换换口味,再加上魏明的故事技巧非常高超,所以《人间》一出,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吹向小说市场,极受读者欢迎。
“你的这部作品还吸引到了很多那个年代的见证者,有几份读者的年纪比我父亲还大,他们有的会对你作品里的某个小细节纠错,也有的想跟你讨论某个事件的真伪,回头你把信都拿走吧。”
“好啊,现在是连载,如果能发现错误纠正过来再好不过了。”
之后李编又跟父亲询问起茅盾先生的身体情况,巴老没有直说,只说还能阅读,然后又把茅盾先生的儿子找魏明要手稿的事说了。
李晓林听后先是惊讶,后又得意,《收获》又出了一本好书啊,而且从主题确定之初自己就参与其中,还帮小魏找了不少资料书呢。
之前她还担心销量会不如《蹉跎岁月》,打击小魏的积极性,如今看来,《收获》未尝没希望在销量上更上一层楼!
现在杂志发行才几天而已,市场反馈还没那么快,不过从魔都读者来信数量来看,算是冠绝《收获》。
可见全国肯定有更多读者都在关注江家一门的命运了,哪怕是明显反派设定的江立中也极富魅力,很有读者缘。
吃完饭,魏红激动的心情已经平复了不少,然后开始关心今晚住哪里。
“是住在作协招待所吗”
魏明摇摇头:“我朋友已经把钥匙给我了,今天咱们就能住进去。”
然后他带着两人第一次来到了华亭路的洋房别墅。
“啊,这,这么大都是你朋友的家吗!”魏红惊讶。
虽然占地面积跟北池子的四合院差不多,但人家这是洋楼啊,看着就洋气。
魏明开门道:“对啊,接下来咱们就住这里了。”
雪姐已经去了苏北,这里好些天没人来了,不过以后就要热闹了。
魏明顺利找到了自己的主卧,试了试床,果然不响,而且墙上还有一幅画,如果自己猜测不错的话,应该是未来老丈人的手笔。
“哥,我住你隔壁怎么样。”魏红探头进来。
魏明淡淡道:“楼下保姆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