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布衣封侯(1 / 2)
第335章 布衣封侯
公元1131年,四月,宫二娘子率领的大军,彻底平定了楚州下辖的各个县,但四月份这个时间,已经有点晚了。
许多需要在二三月播种的农作物,已经来不及播种。
在北宋军安民告示下,从藏身处出来的百姓,已经注定要错过今年的农业生产。
这对于所有农民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新任知州颜承平也为此头疼。刚上任,正想大干一番呢,但上任第一年就有一半以上的农民来不及种粮食了,这怎么搞
幸亏岳公子早有准备,从胶东半岛支援过来的农学官们及时赶到,带来了新的水稻种子。
这种水稻种子,可以在四月下旬,甚至五月初播种,农学官们将之称为“中稻”,一时之间,整个州的农民们,都在跟着农学官学习种植“中稻”。
粮食生产一旦解决了,别的事情做起来就轻松多了。
岳文轩又摸出了一批种子。
楚州,也即是后世的淮安,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在现代,淮安可是全国都有名的种植基地!
不过,北宋末年的时候,楚州的还不太行,或者说,宋国的还不太行。
在北宋之前,并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而是像树一样,巨高巨大,生长周期非常的长,致使产量不高。
直到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草生长周期较短,130天就可以收获,但此时它刚传入中国不久,还只有新疆、甘肃等地有少量种植,在东部地区,的种植还不成气候。
大部份楚州人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130天就能收获的。
现在他们知道了!
岳文轩往楚州大量投放优质种,正巧,也很适合在四月中旬播种,刚好赶得上。
既然大量的种下去了,那相应的纺织业,肯定就要提前准备起来了……毕竟这种新130天就能收获,而130天还不一定来得及搞好纺织业的前期筹备工作呢。
新来的楚州知州颜承平,立即宣布建立官坊,同时鼓励民间商人们搞纺织作坊……按照岳文轩说的,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宗旨,颜承平给民间商人们开了各种便利。
整顿吏治,优化民间工坊的办证效率,修路搭桥优化运输效率等等……
颜承平还同时开始了一大堆新活。
例如,在盐城搞几个大型的制盐场。
在黄岗搞大量陶瓷工坊。
在淮河与京杭运河沿岸,开设四五个新的造船厂,官坊当然是制作战船,而民间需要用的商船和渔船,又交给民营造船厂来负责。
普通官员新来乍到就想同时搞这么多活,必然是忙不过来的。
但颜承平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