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莫斯科决战和诺曼底登陆(2 / 2)
俗话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此刻,我们暂且将目光投向诺曼底方向。由于大明王朝投身于苏德战场,德军得以在西线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兵力。然而,希特勒却固执地认为盟军的登陆地点会是加来,从而严重忽略了诺曼底方向的防御。这一误判,给了盟军可乘之机。
尽管隆美尔元帅凭借卓越的军事洞察力,为诺曼底地区多争取到了一个装甲师,但终究无力回天。德军的抵抗只不过多消灭了一些美军,将盟军的登陆时间多拖延了几天而已,最终盟军还是成功登陆。
盟军能够登陆成功,美军的强大实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兵力层面,美军的动员能力堪称惊人。国内庞大的战争动员体系迅速运转,大量训练有素的士兵源源不断地奔赴前线。而且,其完善的补充机制确保了作战力量的持续性,无论前线损耗如何,都能及时得到兵力补充。在装备方面,美军更是遥遥领先。海军的航母、战机与战列舰相互配合,牢牢掌控着制海权。航母上的舰载机如鹰隼般在空中盘旋,对德军阵地进行侦察与轰炸;战列舰那威力巨大的主炮,能在远距离外给予德军沉重打击。陆军的谢尔曼坦克性能卓越,凭借出色的机动性与强大的火力,成为战场上的攻坚利器;先进的火炮枪械更是让美军在地面作战中火占据优势。后勤保障方面,美军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与运输能力。跨洋运输有条不紊地进行,堆积如山的物资从本土源源不断地运往诺曼底海滩,确保了前线作战部队的弹药、食品、药品等物资供应充裕,没有丝毫短缺之忧。同时,美军的情报工作也极为出色,通过先进的情报收集手段与高效的分析体系,精准洞悉德军的部署情况,为作战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再加上美军将领卓越的指挥才能,能够有效地协同海陆空三军,实现各军种之间的紧密配合与高效作战。
这是一场大国之间综合国力的对抗,很明显,德国输了,技不如人。
而在这场登陆作战中,登陆艇作为“急先锋”,其意义更是非凡。美军投入了种类多样、数量庞大的登陆艇。像LcVp小型登陆艇,身形灵活,在运输船与海滩之间来回穿梭,如灵动的鱼儿一般,快速地将士兵与装备输送上岸;LSt大型坦克登陆舰则宛如海上巨鲸,能够直接将坦克等重型装备运送上岸,为登陆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撑。这些登陆艇凭借出色的性能,在复杂多变的海况下依然能够稳定航行,突破德军精心布置的海上封锁与凶猛的火力拦截,将大批美军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抵诺曼底海滩,为登陆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这一切的发生,希特勒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德国国防军高层对元首的决策多有诟病。甚至一些军官深感局势危急,认为盟军一旦在欧洲大陆站稳脚跟,很快就会收复法国和低地三国,进而直接威胁到德国本土。在这种绝望的情绪下,他们萌生了暗杀希特勒、向盟军投降的念头。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盟军的来势汹汹让部分人对德国的前景感到悲观,做出对盟军前景乐观的判断也似乎变得容易理解。
此时的德国,再次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确切地说,是三线作战,因为在意大利战场,德军依旧深陷泥潭,迟迟无法解决战斗。由于德国将大部分兵力囤积在莫斯科附近,以应对德苏战场上的关键决战,导致其他战线的兵力严重不足,捉襟见肘,面对盟军的进攻,显得力不从心,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眼看德国又一次陷入军事危急之中,为了解救德国的燃眉之急,朱由检经过深思熟虑,向德国提出建议,放弃挪威。如此一来,德国便可以撤回三十多万德军,将这些兵力调往西线,加强西线的防御力量。然而,这一建议却遭到了希特勒的强烈抗议。至于这一决策最终能否成功实施,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局势的发展犹如一团迷雾,让人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