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 第95章 舌战朝堂

第95章 舌战朝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入夜,李府。

几名身穿常服的高官齐聚,马文升率先开口道:“阁老,您的意思……皇上要开海禁?”

李东阳微微颔首:“是。”

“焦芳等人今日在朝堂是有预谋的议论开海禁之策。”

都察院左都御史闵珪沉思片刻,放下手中茶盏,道:“海禁是祖制,明知不可为而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皇上此举有何深意?”

户部尚书韩文哼了一声,道:“想要增加财政收入,张璁此獠不是说了么?”

都知道户部尚书今天在奉天殿被摆了一道,现在自嘲,足以说明心中憋着无穷怒火。

明朝的文官们总是劝天子不要与民争利,实际海禁政策是朱元璋首开的吸血老百姓,趴在老百姓头上吸血的富国之策。

濒海之海民本就靠海为生,朝廷限制了他们下海的权力,他们甚至捕鱼都被限制,到永乐时期更狠,私自民间建造船只,违者重惩,并且将东南所有渔民的船只勒令改造成没有任何远航能力的平头船。

民间不能下海贸易,不能下海捕鱼,只有官方有这个权利,朱元璋和朱棣的政策都是通过朝廷贸易实现藏富于国,避免百姓染指任何海上贸易。

看起来是为防倭,实则在明朝前期倭奴在明朝眼里连国内的土匪战斗力都不如。

朱元璋对经济能力的认知不足,又加上创业前期江南商人对朱元璋的打击,让朱元璋恨透了商人,这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治商政策,注定了对国朝经济的短视,忽略了商业税收的重要性。

如果明朝前期就给予商税的足够重视,也不会让洪武时期的财政如此困难重重。

而今一纸祖制定下,导致国朝百十年不得开海,不得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

只是现在开海对李东阳等士大夫来说并非首当其冲需要议论的议题,他们不能放任皇室胡作非为,从弘治十二年开始,文官们已经做出让步,导致权力示微。

如果这一次再退步,权力的天平将会更加倾斜,这些事不需要李东阳点明,大家心知肚明。

实际李东阳只说了开海是皇室主导的,在座的一众高官就知道李东阳要表达的意思了。

“海禁是太祖就定下的祖制,太祖爷虑谋深远,又加濒海时有倭寇出没,此事万万不可让步,诸公当齐心协力,规劝皇上太子和蔚王勿要犯下大错。”

“身为人臣自当劝勉君主,此乃吾等义不容辞之事!”

李东阳蹙眉思考片刻,忧心忡忡的道:“这次焦芳忽然组织开海之议,绝非这么简单,他们一定还有招数没有用出来。”

“诸公多多思考,多查一查史料,也让所有忠君爱国之士大夫官吏参与进来。”

“蔚王殿下有一句话说的极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马文升等高官们纷纷颔首道:“阁老放心。”

李东阳哪里能放心,这次很明显对方有备而来,一定准备充足了才会发起这场争论,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太短,就算现在去查史料,时间也不够,所以李东阳才建议群策群力,将朝廷要开海的消息给足了朝廷压力。

等一众人离开李府,吏部尚书马文升在府邸又单独召见了左侍郎梁储。

“叔厚。”

“下官参见大人。”

马文升微微摆手:“你我就不要那么客套,这里不是吏衙。”

“老夫想听听叔厚对今日张璁等人提出开海的想法。”

梁储面色严肃道:“海禁历来都是祖宗成法,岂容几名跳梁小丑上蹿下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