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一百一十六章 龚雪回家

第一百一十六章 龚雪回家(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弄(long)堂,沪上人对里弄的称呼,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江南民居,也不同于任何一种西方的建筑形式。

弄堂口通常有扇大铁门,进去是一条狭窄的巷子,两侧都是联排的石库门。

石库门建筑平面和空间更接近于江南传统的两层楼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保留正当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常见的两厢。

这种建筑还基本保持了传统住宅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难以自成一统的设计。

由于每条弄堂相对封闭,因而给居住者以强烈的地域感、认同感和安全感。正所谓,胡同是燕京的特色,弄堂则是沪上的风景。

晨光刚染亮整座城市,弄堂里便漾开了久违的热闹。

在自行车铃与吴侬软语交织中,龚雪提着藤箱跨过褪色的朱漆门槛,晾衣杆上滴落的水珠正巧打在她肩头。

这日一早,某条弄堂就喧嚣起来,邻居们纷纷从小窗子探出头,向

“哦哟,你们家小雪回来啦,好久没见,人是越长越漂亮了。”刘阿姨探出身子,竹竿上晾着的碎花床单被风掀起,露出后面笑成菊花的圆脸。

龚母忙不迭应声,指尖轻轻拂去女儿发梢的晨露:“是的呀,孩子在外面当兵不容易,这不,难得有假……小雪,这是你刘阿姨!”

“刘阿姨好!”

“好,真乖,改天来家切饭。”

在一片好奇和审视的目光和密密麻麻晾衣杆的掩护下,因为旅途劳顿而略显疲惫的龚雪被家人围拢着领进了一座石库门。

这里住着三户人家,每户分了两间房,厨房共用,没厕所。

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相处得倒也融洽。

要是谁家有个事,都能帮衬一把,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

她甫一进门,便感受到了邻居的热情,一番嘘寒问暖后,她才得已回到自家房间。

这时,本就不大的小屋,顿时显得拥挤起来。

不过龚雪回来,家里人都高兴的紧。

龚爸爸年近六十,面容显得富态,女儿回来后,脸上一直带着笑。

妈妈姓庄,名字叫庄彻。眉眼秀气,与龚雪颇为相像,之前是机关干部,退休后在沪上人民美术出版社做些协助工作。

龚雪的姥爷叫庄先识,在晚清时当过候选县丞,与鲁迅同期去岛国留学,回来办了女子学校,成了有名的教育人士。

后来在国民政府教育部工作,鬼子侵华期间,庄先识拒绝了蒋伪政府的邀请,去做了一位教书匠,建国后,担任沪上文史馆的馆员,与吕思勉、巴金等人颇为交好。

庄先识在1965年去世,算不得名家,却也是一位地方贤哲,史料都能查得到。但也正因如此,特殊时期,龚家才遭了殃。

龚雪在父母的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三,在其上还有哥哥和姐姐。

她父子》《济公》等片,不怎么出名就是了。

她的家庭情况比较简单,以前遭过殃,后来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

全家人就龚雪离得远,一年难见一次面。

她这次难得回来,一家人自有许多思念诉说。

家里的三个女性成员,感情尤其丰富,龚雪说了一番近一年来的境遇后,忍不住落泪,接着受到感染,她的母亲、姐姐和妹妹也哭了。

哭着哭着,几人又抱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折腾半天,庄妈妈才起身去做饭。

哥哥姐姐都已成家,自立门户,吃完饭又聊了一阵才走。

龚莹还没成家,同父母一起住,龚雪回来,便跟她挤在一间房子里。

……

眨眼到了晚上。

经过短暂休息,又体验了家的温暖,龚雪只觉得疲惫全无,不仅不累,甚至还有些小兴奋。

她靠在床上,借着昏黄的灯光翻看着最近几期《故事会》,她知道胡为民的不少小说都有在上面刊载。

果然,她在前几期上面看到了胡为民的名字。

里面有中篇小说,也有短篇。

主要是短篇小说,非常精彩,让她十分佩服对方的脑袋。

究竟是怎么样的智慧,才能想出如此出彩烧脑的剧情啊!

“姐,我洗完了。”

龚莹洗漱完进来,一边揉着头发,一边道。

龚雪拍了拍床边,“上来吧。”

这间房摆的是张双人床,两人睡也不会感到拥挤。

龚莹上床后,凑到她身边。这对姐妹长得十分相像,外人见了,估计会以为她们是双胞胎。

“你看什么呢?咦,是胡为民的小说啊。姐,你也喜欢看他的小说?”

发现姐姐看的是《故事会》里自己比较喜欢作家的小说,龚莹显得非常高兴。

“怎么,你也喜欢?”

“嗯,你不知道,《故事会》去年很长一段时间刊载的都是民间传闻,一点都不好看。可自从胡为民出来后,一切都不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