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激荡1979! > 第274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上中

第274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上中(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套宅子比魏明那套大得多,估计一半就能抵得上自己那套了,只不过老爹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即将继承半套魔都顶级豪宅。

当然,也要看魏明手上的证件能否把房子要过来,一般这种情况好像都需要当事人的后代回国才好办理吧。

除了觉园老宅的归属,老鬼还说了他在香港见到沈最的事,询问魏明知不知道沈最的最近动态,老鬼担心沈最是冲自己去的。

沈最嘛,他最近在全情投入地看小说,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该说不说,这小说的阅读体验太丝滑了,根本停不下来。

直至看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上》的后半部分,他这才看见自己登场,立即兴趣大增,不过一开始戏份并不多。

但这种在虚构小说里面看到自己的名字感觉还挺奇妙的。

当然,这部小说并非完全虚构的,前面的重头戏是黄埔军校的剧情,男主人公江立民是黄埔三期的,而他大哥江立中还是黄埔教官,后来的老蒋身边大红人,比他的顶头上司戴老大还要牛逼轰轰。

沈最在功德林待了十年,那里面最不缺的就是黄埔人,沈最很喜欢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所以尽管他不曾上过黄埔军校,但对黄埔了解颇多。

这个作者说的基本能对上,可见在资料搜集方面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然而继续看下去,沈最就有些冒汗了,娘希匹的,这人怎么知道自己这么多小秘密,甚至他的一些口癖和微表情,习惯小动作都了如指掌!

寥寥几笔,仿佛两人是故交一般熟稔。

要知道现在沈最还没出版他的回忆录,他交代的那些报告都是直接上交的,并不对外流通,层次一般的人根本看不到。

看来这作者能量不小啊!

魏明确实没少查资料,包括政协的文史资料馆,但这主要还是归功于他前世看书够多够杂,积累丰富。

沈最83年出版的《我这三十年》,86年出版的《我的特务生涯》,93年的《人鬼之间》,魏明都看过,再加上老鬼透露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写起来就很有真实感,看的沈最一愣一愣的,仿佛身边有一双看不到的眼睛。

女儿问他认不认识江立民,现在沈最有些不确定了,会不会当年共党里真有这么一号人,这其实是一部纪实文学

他一边看,一边想,小说中,江立民年轻时在老家混不下去,于是远走魔都投奔身为国党元老的姐夫和姐姐。

巧了,沈最十八岁的时候在长沙混不下去,被学校开除,之后就去魔都投奔姐姐和姐夫,也是在姐夫的引荐下才走上这条特务之路的。

只不过江立民是被姐夫推荐去了黄埔。

自己干了特务后,很快就被戴老大赏识,成为四大金刚之一。

而小说里面江立中和江立民兄弟也跟戴老大关系匪浅,两兄弟也是搞地下工作的。

突然,沈最想到一种可能,这江立民不会是以自己为原型写的吧!

沈和江,都是三点水旁啊!

虽然小说里面已经有一个沈最了,但江立民的一些经历跟自己确实能对得上,性格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两人立场不同而已。

如果自己也是信共产主义的,可能自己就是江立民了。

别看他是个特务,年轻时候也曾热血过,也曾干过带着同学到家里,对着父亲高喊“打倒土豪劣绅”,而小说中江立民也曾干过类似的事。

沈最越想越觉得有这种可能,起码这个男主角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于是他对这部小说的兴趣越来越大,每一段都看得非常仔细,仿佛能从中挖出江立民的真实身份。

不过沈最在短暂上线后很快就没了戏份,剧情随着江立民的视角继续发展,然后就没了。

啊,怎么这就没了!也太短小了吧!

其实不短了,二十多万字呢,《收获》这一期一半的版面都给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上》。

只不过哪怕沈最迫切想看后面的剧情,但他没有能力拿到后面的稿子,你以为你是巴金啊。

女儿见他合上了杂志,赶紧跑过来问:“爸,我可以看了吧。”

“给,”沈最想了想问,“娟娟啊,你对这个作家有多少了解啊”

“魏明啊,你不知道吗”

“他很有名吗,我凭什么知道。”

“就你平时很喜欢听的《同一首歌》就是他写的,当然他主要是作家,谢进导演的《牧马人》就是他写的,我一直想陪你去看呢。”

“那他多大了是哪里人啊”

《中青报》没少介绍魏明这个青年楷模,沈美娟张嘴就来:“魏明同志在北大工作,好像是河北人,也就二十岁左右吧。”

“魏明是本名还是笔名”

“本名啊。”

“本名姓魏直隶人”沈最猛地站了起来,去魔都投奔姐姐,而且大哥是国党高层,突然,沈最脑子里蹦出一个名字来。

魏三儿!

魏明和小红阿龙在机场候机的买了三份《中青报》,“我最喜爱的十大青年银幕形象”评选活动还在继续,他们买了报纸就可以给龚樰投票。

至于朱霖就算了,投了她也评不上,人气基础差太多。

他们正嘀嘀咕咕着,巴老来了,魏明赶紧过去帮他拎行李,通电话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是同一航班了。

巴老来了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个报刊亭还有《收获》吗”

魏明摇摇头:“没有了。”

巴老笑道:“看来还是低估你的实力,60万发行量怕是满足不了读者啊。”

他只想到《人间》不是当下流行的知青反思题材,却忘了魏明是当下最流行的作家,自带热度的那种。

魏明谦虚道:“其他几位同行的作品也很优秀啊,都是大家的功劳,我看谌老师的那个中篇就很不错。”

李编除了催他去改稿,也把这一期的《收获》寄了一本给他,魏明都看了,他始终对同时代能闯出名头的作家保持敬畏。

巴老微笑颔首,虽然他觉得年轻人应该有一些锐气,不过魏明这种锐气内敛更加难能可贵。

之后魏明又关心了一下茅盾先生的身体情况,巴老更是盛赞魏明:“茅盾先生对你的这篇作品评价颇高啊,要不是他身体实在不佳,我都想请他给你写一篇序言,将来出版的时候用了。”

魏明听后忙道:“您帮我写也一样的,在我心中你们都是当世最伟大的作家。”

巴金这次直接笑出声来。

而这时被排挤在外的曹禺先生的桌子上被摆上了刚刚写好的《双驴记》的话剧剧本,这是最后定稿的版本,他审核之后就可以开始排演了。

至于李光富等《茶馆》剧组成员上个月就已经从欧洲巡演回来了,只不过《双驴记》的内容需要一批年轻演员,李光富都算老的了。

他又问了于是之,今年人艺表演训练班的情况,得把招生广告打出去啊,要不然好材料都跑北电和中戏去了。

燕京作家协会成员,童话作家宋汎家里,他的小女儿单单因为谈恋爱分了心,去年高考就没考上,今年看样子也没戏。

今天他回到家,发现她还赖赖唧唧地坐在沙发上看小说呢,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你说你这孩子,就不能用用功,就知道看小说。”老宋痛心疾首道。

“我这看的可是《收获》,正在接受文化熏陶呢。”她还有理了。

“原来是收获啊!”宋汎喜道,他今天去买的时候就已经没现货了,这才上架几天啊。

“单单,要不你让爸爸看看吧,你去温习一下课本,放假了也不能放松啊。”

宋单单紧紧盯着杂志:“不了,我已经决定不高考了。”

“什么!”宋汎声量陡然提高。

宋单单挪开《收获》:“您别激动啊,我说不高考了,又不是说以后就当职业盲流混吃等死了,我已经想好了,打算考人艺的表演训练班,人家说了,成绩优异的可以留在人艺,有个铁饭碗吃。”

“你就这么确定你能成绩优异”

宋单单乐观道:“这有啥难呢,不就是说话吗,我最擅长了。”

宋汎想了想,好像还真是,闺女才20出头,但模仿她奶奶说山东话有模有样的,连老人的语气都能模仿到位,而且该说不说,自己这闺女高鼻梁,大眼睛,长得还挺zun。

“那你渴不渴啊,眼睛累不累啊。”宋汎又在设计闺女,想夺了她的《收获》。

宋单单不为所动:“老宋同志你就省省吧,等我看完《人间正道是沧桑》就让你看,这部小说我等了一年了,别的文章我可以改天再看。”

宋汎:“果然你也在看这部小说,你说说,写得怎么样啊”

宋单单回答道:“你说这人脑袋是怎么长的啊,听说还没我大呢,咋能这么有才呢,而且长得也出类拔萃,等看完了我得给他写封信,问问他有没有对象。”

得,让她这么一说,宋汎更加饥渴难耐了,不是,你问人家有对象干嘛

…………

(今天保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